本報評論員
  “以改革突破發展瓶頸是上海今年第一緊要的工作。我們要有自我革新、敢於革自己命的精神狀態。”韓正同志在十屆市委六次全會上的這番講話,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我們應有怎樣的擔當,提供了最佳註解。
  新一輪改革與之前幾輪改革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,不但要打破思想觀念的障礙,更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。不合理的利益被固化,並以不同形式反映在各行業各領域,已經成為橫亘在改革道路上的障礙與險灘,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效率、抑制了社會的創造力,是造成社會不公平的重要原因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提出,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。這也就意味著,改革的核心是重構政府與市場的關係。實現這一重構,不是簡單的拼拼湊湊,而是一種“傷筋動骨”的結構性再造,必然會觸及改革的參與者和推動者自身的利益格局和權力關係。能不能“自我革新”,敢不敢“革自己的命”,就成為能否推進改革“全面”與“深化”的關鍵。
  要充分認識改革完全是自己的事,我們已經到了沒有改革創新就不能前進的階段,是“我要改”而不是“要我改”,要主動作為、自覺而為。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為例,其本質是一種制度創新,即在政府和市場關係的重構中,努力探索出可複製、可推廣的制度經驗,為國家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貢獻。其中,最為重要的是簡政放權和管理創新。在這一過程中,我們需要捨棄手中現有的一些權力,放棄過去已經習慣的一套東西。這個不能靠“上級指示”,更不能抱著坐收漁利的心理,寄希望於“讓別人先動”。一味被動等待,緊守著老一套,就會坐失良機、固步自封,談何改革攻堅;不願意動自己的奶酪,就會為了自己的“一畝三分地”,對改革虛與委蛇,甚至是暗度陳倉,又談何引領創新?因此,我們必須拿出敢闖敢試、主動改的魄力,對自己拿起“手術刀”。
  “敢於革自己的命”不僅是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特征,更是我們應有的基本態度。改革不能只針對他人,而是要從我做起。當改革改到自己頭上的時候,能否不為個人利益束縛、不被部門“考慮”所影響?面對公與私的考驗、全局與局部的權衡,是讓大我戰勝小我、以大局為重,還是心有“小九九”畏葸不前、乃至損公肥私?對廣大黨員幹部而言,這一選擇過程就是對“公心”的檢驗、對黨性的“試金”。
  下一步改革要在利益調整上取得突破,就必須拿出對自己“革命”的精神。“計利當計天下利”。只要能贏得更大的改革紅利,可以讓全體人民更多、更公平地享有改革發展的成果,捨棄一些既得利益,減少一些現有權力,又算得了什麼?全面深化改革,我們需要這樣的胸襟和擔當。唯有如此,才能心無掛礙,主動自覺地投入到這一場偉大的時代變革中去。
  (原標題: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狀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v88xvhwf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